? 中医人才培养的困境,简要而言,源于中医学生的“根基不牢”。中医学科具有其独特之处,它要求学生热爱中医传统文化,并具备一定的基础,拥有相当的语文素养和良好的古汉语知识,而对数、理、化的天赋要求并不高,这就是“因材施教”。中医学院校的招生可以对此进行借鉴,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,学校在招生时应享有一定的自主权,不一定要参加全国统一招生,可由中学直接推荐。
?
? 在解决了师资和学生素质的问题后,关键在于课程设置。实际上,自从中医学院校成立以来,一直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。首先是教材的修订和更新,然后是中、西医课程的比例调整等。然而,至关重要的一点是,在高等教育阶段如何为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人才奠定基础。由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,因此必须注重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,包括《易经》、《墨辩》、古代汉语、文字学、训诂学、文献学、天文历法,甚至音乐、术数等,以拓宽学生的视野,提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驾驭能力,为学好中医经典著作奠定坚实的基础,也为今后的进一步提升创造条件。
?
? 重新确立经典著作在中医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,如《黄帝内经》、《伤寒杂病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温病条辨》、《温热经纬》等重要条文应能熟练背诵,使校园内读书声琅琅,形成良好的学风。对现有的《黄帝内经选读》、《伤寒论选读》等进行修订,同时编写相应的《参考资料》,收录历代名家的注释供学生参考。关于经典著作教材的审定,不仅要有该课程的教师、学者参与,还应邀请古汉语、文字训诂学的专家参与,以避免在语言文字上出现错误。
?
? 同时成为中医人才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,如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丰富的骨伤科知识是必不可少的。了解人体解剖、病理生理学以及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法,将有助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骨伤疾病。也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,积累丰富的经验对于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骨伤科医生至关重要。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改进技术,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病例。掌握正骨、推拿、针灸等中医骨伤科特色技术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持续的练习。不断提升技能水平,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。能够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求,给予关怀和耐心的解释,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,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。医学领域不断发展,中医骨伤科也在不断进步。也要保持学习的热情,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究,跟上最新的治疗理念和技术。要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密切合作,包括中医师、康复师、护士等,共同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