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象2022直达_九九九九九伊在人线日产_成品人片直接进入入口

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名老中医工作室  > 李乐愚  > 名医研究  > 典型医案

医案一:血府逐瘀汤活血祛瘀治疗咯血不止

发布人: 更新时间:2024-03-29

基本资料

吴某,男,53岁

患者因“咯血10余天,加重伴左胸痛呼吸困难1天”于2023年11月16日入我院。11月16日咳血加重,每次量10-20ml,左胸胁部胀闷痛、呼吸困难明显加重。

初诊:2023年11月20日

患者已先后行两次介入封堵止血,查房见:仍咯血不止,今日咯血4次,每次咯一、两口,色暗红,今晨咯出一小碗暗红色血液,伴见胸胁闷痛、紧箍感,连及后背部,时有干咳,无痰,大便4日未解,今日不得以用开塞露排出,自觉疲乏,体温升高,今日体温37.9°,无恶寒发热,口中和。复查CT原血肿大小未见变化,但血肿周围渗出增多,范围扩大,血色素有所下降,昨日9.4,今日9.1。

面色少华,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弱。

辨证论治

中医诊断:咯血(肺络受损,淤血停胸,气血亏虚)

治法:活血散瘀,益气止血

处方:血府逐瘀汤加减

桃仁10 ??红花10 ??当归10 ??生地20

川芎10 ??赤芍15 ??牛膝15 ??桔梗10

枳壳15 ??黄芪30 ??田七10 ??白茅根30

生大黄10 ?????三剂

配合云南白药0.5g ?Tid 冲服

二诊:2023年11月23日

服药后精神状态明显改善,胸背部闷胀痛已明显缓解,咯血量明显减少,咯出少量陈旧性暗红血液,发热已退,唯觉乏力,近两日少许咳嗽,咯少量白痰,大便溏烂,每日1次,血色素已回升至11,昨日停肝素,开始华法令桥接。

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

处方:上方减白茅根,生大黄改制大黄,加生晒参15,仙鹤草20,瓜蒌皮15,3剂。

三诊2023年11月27日

已转出ICU三天,精神好,已下床活动,可自行散步20分钟左右,咯少量黑褐色陈旧血痰,大便通畅,余无特殊不适。舌脉同前。

上方去人参、制大黄,瓜蒌皮加为20,四剂

患者于一周后12月3日顺利痊愈出院。

?

【按语】

患者半年前因胸主动瘤行主动脉弓及主动脉瓣更换手术,术后华法令维持抗凝治疗,一周前感冒后咳嗽,凝血功能减退致咯血不止,胸部CT检查见:考虑支气管动脉破裂出血,入院后先后两次行介入封堵,仍见渗血不止。治疗方面非常矛盾:主动脉瓣更换后需持续抗凝避免血栓形成(住院期间持续使用肝素抗凝);出血不止逾一周,血色素持续缓慢下降,需控制好凝血功能以尽快止血,否则,外科建议只能行肺叶切除以止血,但是凝血功能不好的情况下手术风险极高。

中医辨证:患者半年前行心肺大手术,肺络受伤,又长期服抗凝药耗气动血,本次因外感诱发,气机不利,伤及肺络致咳嗽、咯血不止,离经之瘀血停于胸中,气机阻滞,故反复咯吐暗红色血液,胸胁闷痛连及背部;瘀久化热,腑气不通,而见发热、便秘;面色无华,舌淡红,脉细弱为气随血脱,正气已伤。患者肺络受伤,耗气动血为本;外感诱发,气机不利,淤血停于胸中为标;出血在前为因,瘀血在后为果,但瘀血留而不去,又可转化为瘀血为因,出血为果。因此,出血与瘀血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转化关系,治当止血与活血并用,方可相得益彰。清·唐容川的《血证论》是论述血证的专书,提出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,即“止血、消瘀、宁血、补虚”。但问题是:止血易留瘀,活血易动血,止血与活血应如何掌握其主次尺度?益气扶正为主还是祛邪致标为要?

患者虽咯血不止但属少量不断渗血,出血尚不急迫;虽出血,气血已亏但正气尚未衰;血色暗红,胸胁闷痛,胸中血肿,大便秘结,发热均提示淤血停留,气机不利,标证突出。活血虽有出血之忧,止血更有留瘀之弊,思虑再三,决定治当急则治标,虽出血不止仍以活血祛瘀为先,兼益气清热凉血以止血,胆识源于辨证的准确,对大势—“人”的判断。

选方为血府逐瘀汤加减,其方出自王清任《医林改错》,用以治“胸中血府血瘀”所致诸证,其所治之症目繁多,共计19条,但无一条治疗出血性疾病。该方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、牛膝而成。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,四逆散行气舒肝,牛膝通利血脉,引血下行,桔梗开肺气,载药上行,枳壳降气而宽胸,一升一降,气行则血行,但气药过多易动血,故减去方中疏散之柴胡,加黄芪补气升阳扶正气,气足则助血固摄,气足则助血行;三七化瘀止血,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,《本草纲目》谓其“止血、散血、定痛”;白茅根味甘性寒,清泄肺胃蕴热而凉血止血;方中点睛在于生大黄,味苦性寒,功擅推陈致新,活血祛瘀,泄热通腑。《本经》谓其“下淤血,血闭寒热,破癥瘕积聚,留饮宿食,荡涤肠胃,推陈致新,…”用于此患者,散淤血、通腑气、解郁热,殊有“斩关夺门之力”《药品化义》,不愧为“将军”;配合云南白药冲服,诸药合用,祛瘀为主,气血同治,升降并用,寓补于通,止血不留瘀,活血不动血。血活气行,瘀化热解,诸证自解。

二诊时精神状态明显改善,发热退,胸背部闷胀痛明显缓解,咯血量明显减少,血色素回升,出血势头已止,治疗效果显著。唯觉乏力,咳少量白痰,予停清热凉血之白茅根,加人参大补元气,仙鹤草固摄止血,瓜蒌皮理气化痰止咳,生大黄改为制大黄,减缓泻下之力,仍取其推陈致新之功。三诊精神体力状况良好,唯咯少量黑褐色陈旧血痰,在原方基础上适当加减收工。

【总结】

“止血、消瘀、宁血、补虚” 是治疗血证的四大原则。唐氏指出:“止血为第一要法”,“所谓止血者,即谓此未经溢出,仍可复还之血,止之使不溢出,则存得一分血,便保得一分命”。“消瘀为第二法”,“血既止后,其经脉中已动之血,有不能复还故道者……既有瘀血踞住,则新血不能安行无恙……故以祛瘀为治血要法”,又云:“凡治血者,必先以祛瘀为要”。指出:“止血、消瘀之后,又恐血再潮动,则须用药安之,故以宁血为第三法。“还提出: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;去血既多,阴无不虚者矣,阴者阳之守,阴虚则阳无所附,久且阳随而亡,故又以补虚为收功之法”。

这些理论至今仍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,但在实际运用中,临床医生往往面临着既要又要的困惑,道理都懂,但主次轻重,先后缓急如何把握?特别是这个病例,重在止血不会被质疑,重在活血则会冒很大的医疗风险,如辨证不准,用药不当,可能耗血动血,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
整个思辨过程注重整体观,紧抓得病的“人”,把握其尚存的时机,“急则治其标”,但不忘“治病必求于本”,标本兼治,大刀阔斧以标为先,紧扣病机,用药丝丝入扣,方能“逆流挽舟“,救急于危难。

河北区| 二手房| 嘉鱼县| 封丘县| 长海县| 沁水县| 岚皋县| 湖州市| 苗栗县| 金溪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