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X,女,45岁。2021.10.28初诊。6月份出现感冒症状,经治疗遗留干咳,西药屡用抗生素,中药曾用泻白、止嗽、麻杏、贝母瓜蒌、桔梗甘草等,均无任何疗效,咳嗽不止,睡眠不足,黑眼圈,眼睛涩,结膜充血,流泪多。
????既往史:慢性胃炎,偶有腹胀,余无不适。
????症见:干咳,成窜剧烈咳,尤其夜间一晚咳醒数次,咽痒,口干,饮水多,自觉喉咙发凉,但冷饮则舒,二便正常,舌淡红苔白,齿痕,脉寸关滑尺沉。体瘦,性格开朗。
?????
????余思:咳嗽4月未愈,多方治疗无效,干咳,夜甚,口干饮水多,冷饮则舒,脉寸关滑,当属阳明热盛,然其二便正常,仲景曰“小便清者,知不在里”,且阳明实证鲜有舌淡红苔白的。舌淡红苔白且齿痕往往提示痰饮水湿,属阴证。
怪不得一个简单的咳嗽,4月未愈。此案涉及寒热错杂辨证及寒热真假辨证。寒热错杂,为寒热两者并存之病症,治疗要寒热兼顾。真假寒热本质为单一病症,治疗必须针对真的病机。
正值一时难以抉择之际,忆及近期阅读《范文甫医案》有载:奉某,大热大渴,奄奄一息,惟独舌淡白不红,查前方皆牛黄、安宫、白虎之类。其曰:舌淡白如此,真阳欲脱!连服三剂辛温大热之剂而愈。
遂断为真寒假热。
处方:附子5g??干姜5g??炙甘草5g,7剂。
2021.11.04 未就诊。
2021.11.11 复诊,咳嗽已愈,并诉流泪的现象也好很多。
?
按:
四逆汤是笔者临床非常喜用的一首方剂,方精药简、效专力宏。只要辨证为阴寒证,均可放手使用。现就具体应用经验介绍如下:
1、少阴必备。
四逆汤的经典方证可以概括为“厥冷,下利,脉微。”如《伤寒论》第91条:“伤寒,医下之,续得下利,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;救里宜四逆汤。”《伤寒论》388条:“吐利,汗出,发热恶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,四逆汤之。”《伤寒论》389条:“既吐且利,小便复利,而大汗出,下利清谷,内寒外热,脉微欲绝者,四逆汤主之。”等。
解读“厥冷,下利,脉微”这个典型方证,临床就可以灵活使用四逆汤。临床治疗下利,可以用利湿法,可以用理中法,也可用东垣老人的升降法,方法很多,所以下利这个症状无特异性。关键在厥冷,脉微,二者同见提示病在少阴。因此四逆汤方证是病在少阴的下利,但可不局限于下利,也可呕吐、出血,或者如本案的咳嗽。但少阴为必备条件。
2、体液流失。
浙江娄绍昆老先生曾经介绍过日本医家对四逆汤的研究。日本医家通过研究仲景条文,如甘草干姜汤治疗“咽中干、烦躁、吐逆”,“多涎唾”“遗尿、小便数”等,在《重校药徵》指出“甘草干姜汤能够阻止体液流失”。远田裕正认为“四逆汤类方能强力储水”,可反吐利。在人体水液不足的病况下,通过干姜、甘草、附子等药以及它们组合的方剂,促进人体强力储水,使血管内水分得以恢复,肾脏的血流量改善后,恢复了经肾脏的排水反应。
从这个角度出发,又可将四逆汤使用理解更进一步:各种体液流失(不局限于水液)。
《岳美中医案》中一个鼻血仍滴沥不止成功使用甘草干姜汤而治愈的记录。
阎某某,男,2l岁。素患鼻衄,初未介意。某日,因长途出车,三日始归家。当晚6时许开始衄血……历时5个多小时不止。家属惶急无策,深夜叩诊。往视之,见患者头倾枕侧,鼻血仍滴沥不止,炕下承以铜盆,血盈其半。患者面如白纸,近之则冷气袭人。抚之不温,问之不语,脉若有若无,神智已失。
急疏甘草干姜汤。甘草9克,炮干姜9克。即煎令服,2小时后手足转温,神智渐清,脉渐迟,能出语,衄亦遂止。翌晨更与阿胶12克,水煎服日2次。后追访,未复发。
3、久治不止。
通过研究仲师用方经验,笔者发现一个仲师使用温药的秘密。就从四逆汤的条文来看,多是下,吐,汗后。这提示我们攻伐过度会伤阳气,而病入少阴,则治从少阴。另外,纵观仲景全书,仲景治疗久治不愈的病情,多从少阴。如“吐血不止者,柏叶汤主之。(柏叶,干姜,艾叶)”;“妊娠呕吐不止,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”。“医下之,续得下利清谷不止,身疼痛者,急当救里,四逆汤。”此三条均为某症“不止”,此不止不是不停止,而是各种治疗方法均无效的意思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经攻伐过度出现的症状,或者各种治疗方法无效的症状,均可考虑四逆汤来治疗,比如本案的咳嗽“不止”!
4、2点启示。
开卷有益,临证时灵感忽现往往就源于偶然的一次阅读,非常奇妙的体会。恰如辛弃疾言“众里寻她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!
患者的病情远比书本复杂,临证中要坚持阴阳思维,以不变应万变,即可乱中取静,把握核心,终如愿取效。正如苏东坡所言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