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某,男,42岁。发病节气:芒种。
初诊日期:2020年6月19日。
主诉:反复低热6年余。
现病史:患者6年前开始出现低热,症状反复,在301医院等多家医院就诊未能确诊,曾查脑脊液、骨髓穿刺活检等未见明显异常。曾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,热势稍减。2018年就诊服中药后发热消退。现再发低热半月。刻下症:发热时有恶寒,少许咳嗽,颈项疼痛、腰膝酸软,神疲乏力,恶心欲呕,胃纳不佳。舌淡红,苔白腻,脉弦。 ?????
西医诊断:发热查因。
中医诊断:发热(邪在少阳)。
治法:和解少阳,散寒解表。
方药:予小柴胡汤加减,方药如下:
柴胡25g,法半夏10g,炙甘草10g,黄芩15g,生姜15g,黑枣10g,桂枝10g,党参10g,滑石20g,香薷10g。 ???
7剂,水煎服,日1剂,早晚分服,并嘱其调畅情志。药后热退。
按:本案属中医“发热”范畴。低热的原因较多,病机复杂,变化多端,要依据临床表现审因论治。本案患者以反复低热为主要表现,往来寒热,同时兼有微有咳嗽、颈项疼痛、神疲乏力,恶心欲呕,胃纳不佳等症状,舌淡红苔白腻,脉弦。病机是以邪在少阳,枢机不利为主。正邪分争于少阳半表半里之位,故见往来寒热;邪入于少阳,致其枢机不利,胆热犯胃之由,故见时有恶心、胃纳不佳。正气亏虚,湿邪内生故见神疲乏力、纳差,苔白腻。太阳风寒余邪未了,故咳嗽、颈项疼痛。故予小柴胡桂枝汤加减。《伤寒论》第96条:“五六日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硬,或心下悸、小便不利,或不渴、身有微热,或咳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”方中柴胡透泄少阳之邪从外而散,疏泄气机之郁滞,黄芩助柴胡以清少阳邪热,柴胡升散,得黄芩降泄,则无升阳劫阴之弊;桂枝解表之风寒,法半夏、生姜降逆和胃,党参、大枣扶助正气,脾正气旺盛,则邪无内向之机,可以直从外解;滑石、香薷祛湿清热;炙甘草调和诸药,诸药合用,共凑“和解少阳”之功。服用7剂,配合心理疏导,效果良佳。
余干县| 芦溪县| 抚州市| 大同县| 霍山县| 平阴县| 塘沽区| 沽源县| 淅川县| 左权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