薛某,女,58岁,无业人员,发病节气:寒露。
初诊日期:2020年10月9日。
主诉:全身多关节疼痛2年余,加重半月余。
现病史:2年余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多关节疼痛,疼痛以双手多个小关节、双膝关节为甚,伴有晨僵,晨僵持续约1小时,先后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及我院门诊,经RF、磁共振等检查诊断为“类风湿关节炎”,予甲氨蝶呤等药物治疗后,关节疼痛可缓解,但每逢阴雨天关节疼痛再发并加重,逐渐出现腰部疼痛,伴有腰部活动受限,近半月来腰部及关节疼痛加重,遂住院治疗。既往有“高血压病、骨质疏松症”病史。
西医诊断:①类风湿关节炎;②骨质疏松症。
中医诊断:痹证(肝肾亏虚,寒湿阻络)。
治法:补益肝肾,祛寒除湿。
方药:患者神清,精神良好,全身多关节疼痛,以腰骶部、双肩关节、左膝关节及左踝关节疼痛明显,疼痛呈持续性,伴晨僵,活动后可缓解,疼痛不可屈伸,痛处有热感,且痛处游走,遇寒痛甚,肌肉消瘦,口干不欲饮,纳可,眠差,小便尿频,无尿急无尿痛,大便调,舌淡红;苔薄白;脉沉细,考虑此为肝肾亏虚,气血阴精虚衰,经络筋骨失于濡养,兼之感受外邪,风寒湿邪乘虚侵袭人体,流注经络,留滞关节所致,属本虚标实,现患者为急性发作期,故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。
桂枝15g,白芍15g,知母10g,甘草5g,黑顺片5g(先煎),独活15g,桑寄生 20g,酒乌梢蛇15g。
3剂,上方以水800mL煎至400mL,1日1剂,分两次服。
西医予消炎止痛、护胃、抗骨质疏松、抗风湿、控制血压缓解病情。
二诊:2020年10月12日。
患者诉全身多关节疼痛较前有所减轻,肌肉消瘦,口干,纳可,眠差,小便尿频,无尿急无尿痛,大便调。患者症状较前有所改善,继续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。
桂枝15g,白芍 15g,知母 10g,甘草5g,黑顺片5g,独活15g,桑寄生20g,酒乌梢蛇15g,夜交藤15g,茯神15g。
3剂,上方以水800mL煎至400mL,1日1剂,分两次服。
三诊:2020年10月15日。
患者诉全身多关节明显缓解,口干减轻,纳可,眠改善,小便稍有尿频,大便稍干。患者症状较前有所改善,继续投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。
桂枝15g,白芍15g,知母10g,甘草5g,黑顺片5g,独活15g,桑寄生20g,酒乌梢蛇15g,夜交藤15g,茯神15g,生地黄15g。
3剂,上方以水800mL煎至400mL,1日1剂,分两次服。
至出院后随访患者诉无全身多关节疼痛较前明显减轻,未诉其余特殊不适。
按: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、全身性、炎性疾病,以对称性、进行性和破坏性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,最终出现关节畸形,导致不同程度的残废。中医属“痹证”范畴,本病多由内因肝肾亏损、阳气不足,外因风寒湿邪杂合而入,且病程较长,邪易化热伤阴,故设此方祛风散寒除湿,兼养阴生津清热。正如《济生方·痹》所云:“皆因体虚,腠理空疏,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。”本案证候与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相符,故以该方加味治疗。舌淡红、苔薄白、脉沉细为肝肾亏虚寒湿阻络之象。方中桂枝祛风通阳、解肌通络,为君药;白芍舒筋缓急、逐痹止痛,知母虽然苦寒,但其质润,清肺胃气分之实热,则津液不耗而阴液暗长,功专清热养阴,治热邪已伤之阴,共为臣药;黑顺片补益肝肾、温经散寒、祛湿止痛,独活辛散苦燥、善祛深伏骨节之风寒湿邪、并有止腰膝痹痛之长,桑寄生祛风湿强筋骨,乌梢蛇祛顽痹通络止痛,生地黄、夜交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,共为佐药;甘草和胃护津、调和诸药,可缓知母大寒伤中之偏,并可使药气留连于胃,使诸药更好的发挥作用,为使药;诸药合用,诸药合用,标本兼顾, 散敛结合,寒热互佐,方证相应,配伍恰当,故获满意效果。
称多县| 车致| 荆门市| 浦北县| 保亭| 南投县| 延安市| 江北区| 玛曲县| 岳西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