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某,女, 50岁。发病节气:白露。
初诊日期:2020年9月24日。 ???????
????主诉:反复双下肢水肿半月余。
现病史:近半月余出现双下肢水肿,久站或于午后明显,时有潮热,双手麻痹,双踝关节有发热感,易汗出,对生活和病情较为忧虑,无怕冷,无头晕头痛,无腰酸腿软,无咳嗽咳痰,无腹痛腹泻,胃纳一般,饱食后易胃脘胀闷,眠欠佳,难入睡,易醒,二便可,舌淡红,苔白微腻,脉弦细。月经已推迟10余天未至。
西医诊断:水肿待查。
中医诊断:水肿(脾肾气虚)。
治法:温脾补肾,疏肝理气。
方药:六味地黄丸加减。
生地黄15g,山药10g,牡丹皮10g,泽泻10g,茯苓15g,黄芪15g,枸杞子15g,木香10g(后下), 柴胡15g,合欢花20g,浮小麦20g,黄连3g。 ?
上药加水800mL煎至200mL,温服,日1剂,睡前2小时服,共7剂。
1周后复诊,患者诉双下肢水肿无再发,无双手麻痹和双踝关节发热感,潮热较前减少,纳眠亦有所改善,再续服前方7剂巩固疗效。 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
按:本案属中医“水肿”范畴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云:“女子五七,阳明脉衰,面始焦,发始堕;六七,三阳脉衰于上,面皆焦,发始白;七七,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天癸竭……”患者年过七七,月经推迟10余天未至,考虑先天之精衰竭,此乃肾虚;患者性格忧虑,情志不畅,肝失条达,暗耗肝阴;肝肾亏虚,水不制火,故见潮热易汗出、双踝关节有发热感、眠差;《丹溪心法·水肿》中提出“水肿因脾虚不能制水”,肝木克脾土,发为下肢浮肿、饱食后易胃脘胀闷;总体来说,本病以虚为主,病位主要在肝、脾、肾。《景岳全书·肿胀》中提出:“水肿证以精血皆化为水,多属虚败,治宜温脾补肾,此正法也。”故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,搭配黄芪,大补脾肾之气;枸杞子补肾养肝;柴胡、合欢花、木香疏肝解郁,使肝气条达,毋克脾土;浮小麦,味甘性凉,可入心经,能止汗,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提到浮小麦能“益气除热,止自汗盗汗、骨蒸虚热、妇人劳热”,贴合该患者绝经前诸证如潮热、汗出、眠差等。方证相应,故取效甚捷。
儋州市| 顺义区| 湘潭县| 五寨县| 杭州市| 河北区| 松滋市| 华容县| 桂东县| 马公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