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象2022直达_九九九九九伊在人线日产_成品人片直接进入入口

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名老中医工作室  > 李旭  > 名医研究  > 经验方

麻黄汤

发布人:蔡敏珊 更新时间:2019-07-28

麻黄汤《伤寒论》

【组成】麻黄5~8克,桂枝8~10克,杏仁10~12克,炙甘草3~5克。

【功效】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。

【主治】外感风寒,证见恶寒发热,身体疼痛,无汗而喘,舌苔薄白,脉浮紧。

【组方原理】仲景在《伤寒论.太阳病脉证并治篇》中指出,“太阳病或已发热,或未发热,必恶寒、体痛,呕逆,脉阴阳俱紧者,名为伤寒。”又说“太阳病,头痛发热,身痛腿痛,骨节疼痛,恶风,无汗而喘者,麻黄汤主之。”故本方专为太阳病伤寒证而设,后世医家称之为太阳表实证,是以太阳表虚之桂枝汤证(太阳中风证)相比较而言。

本方以麻黄为主药,性味主要性味辛温,是中药最常见的发汗药物,助以桂枝辛温解表发汗的功能,以增加本方发汗解表的作用,而杏仁也是中医重要的平喘镇咳药,助麻黄以宣泻肺气,加强麻黄镇咳平喘之功,故本方乃外散风寒,解热镇痛,宣肺镇咳,发汗解表之方。

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,方中主药麻黄含多种生物碱,主要有麻黄素和伪麻黄碱,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以及舒张气管平滑肌,解除气管痉挛的作用,所含挥发油有解热镇痛作用,此外尚有抗菌和抗病毒和抗炎作用。对整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本方的主要作用为解热,促进腺体分泌,起发汗功能;其次为扩张支气管,起到镇咳祛痰平喘的作用。该方尚有抗过敏作用,对于因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过敏反应引起的鼻黏膜水肿充血,分泌物增多出现的鼻塞、流涕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。

【现代临床应用】本方主要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、发热、头身疼痛、无汗、咳嗽气喘等外感风寒表实症。例如:

1、流行性感冒:以恶寒、发热、头痛、肌肉关节疼痛等初始阶段症状为特征,尽早治疗常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。

2、慢性支气管炎:以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之咳嗽、咯痰为主要特征的病变。

3、过敏性支气管哮喘:治疗该病证则需在本方中加紫苑、冬花、桑白皮、苏子等药。

4、荨麻疹:治疗该病证常于本方中,加入荆芥、防风、桃仁、红花等。

?

【医案与医话】

1、肺部支原体感染医案:某男性患儿,5岁,以发热、咳嗽、流涕数天,在某综合性医院检查,X光提示双肺纹理增粗,可见小虫状毛玻璃样病变;血清检查解脲支原体阳性,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一周后,热退但仍咳嗽频作,医生建议出院后继续使用阿奇霉素一周,家长认为西药副作用大,改投中医门诊。检查见患儿面色苍白、神态疲倦、咳嗽频作,舌淡红尖赤,舌面少苔而干燥。证属风热上犯,肺失肃降。拟麻黄汤加减:

麻黄3克,北杏5克,黄芩8克,银花5克,

紫苑5克,冬花5克,青天葵5克,甘草3克。

服药三天后复诊,咳嗽明显减轻。于原方加龙利叶10克,服药一周后,症状消失,复查胸部x光已无异常,按原方加玉竹、麦冬做善后调理。

2、慢性支气管炎医案:某中年妇女,外省籍人士,随家属来本地定居。三年来,反复咳嗽,冬春季节尤甚。曾多次在某综合性医院检查无异常发现,但服药咳嗽未见改善,故门诊求治。患者一般情况尚好,自诉除咳嗽外,常咯出少量粘液痰,后可缓解。其余饮食二便如常。日常家庭劳动均能自理,检查心肺听诊并无异常,唯咽喉充血、咽后壁滤泡增生,考虑为慢性咽喉炎所致的刺激性咳嗽,不排除与过敏因素有关,且咳嗽伤肺,易导致气阴两伤,拟麻黄汤去桂枝(即三拗汤),与沙参麦门冬汤合方治疗,处方如下:

麻黄5克,北杏10克,桑白皮20克,北沙参15克,麦冬15克,

紫苑15克,款冬花12克,青天葵10克,人参叶15克,甘草5克。

服药一周后复诊,数年咳嗽之症状基本消失。

3、类百日咳医案:某男婴,未满三周岁,约三个月前发病,初起时曾有发热咳嗽,在某综合性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收治入院,静脉滴注阿奇霉素一周后,改为口服一周,但仍咳嗽,出院后转投中医门诊。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尚可,略显消瘦、面色无华,家长反映小儿纳少、便秘,口干少饮,睡眠不安,日夜咳嗽不止。检查见舌红尖赤苔黄、指纹红紫,证属风热之邪上犯,肺失肃降。久咳气阴受损,拟方如下:

麻黄1.5克,北杏5克,百部3克,桑白皮5克,紫苑5克,款冬花5克,

玉竹5克,百合6克,麦冬5克,芦根10克,甘草三克。

服药一周后复诊,咳嗽明显减轻,饮食、排便、睡眠均有所改善,按原方稍事加减,治疗数周后,咳嗽基本消失,逐渐停药。


阳曲县| 台东县| 垣曲县| 九寨沟县| 图木舒克市| 南郑县| 合作市| 安化县| 龙江县| 育儿|